《常州日报》报道企业专利由“量”转“质”发展成效 |
发布日期:2024-08-26 |
8月24日,《常州日报》A1版以《“一纸专利”的转“质”之路》为题,报道常州企业专利由“量”转“质”的发展成效。
“一纸专利”的转“质”之路 本报记者 董心悦 通讯员 范馨予魏金 “3年期的项目实施到现在,我们拥有了完善的高价值专利培育机制。”近日,江苏省2024年度首场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现场会在常州召开,作为从筹建、实施到顺利验收的项目亲历者,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唐燕向近百家企业分享了公司专利由“量”转“质”的培育经验。 在高价值专利项目实施期内,星宇股份的专利产品销售额达200亿元,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41件。技术团队突破了弱光条件下道路环境感知的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时下热门新能源汽车的照明系统中,不乏企业这3年内多件核心专利的影子。 “专利并不是越多越好。”唐燕告诉记者,星宇股份的专利曾在一段时间内爆发式增长,“但部分专利商业价值有限,质量参差不齐,每年的维护投入也是笔不小的数目。”省级项目启动后,围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的定向研发增多了,专利审查也采用了严格的双通道模式,星宇股份不再是研发后被动考虑专利申请,而是将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嵌入研发创新的全流程。唐燕坦言:“这是公司内部创新机制的一次革新”。 从专利培育到高价值专利培育的转变,是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给企业开下的“良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其中,代表着“提升产业基础高端化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价值专利培育成为题中之义。 近年来,江苏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启动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推动专利培育思路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跃迁。我市积极向上争取省级项目,向内培育市级项目,以多年期项目为载体,择优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率先完善创新机制,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高价值专利培育路径。 研发初期,企业普遍反映技术方向“吃不准”。对此,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发挥桥梁作用,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与企业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专利导航工作,重点包括为企业梳理全产业链核心专利技术信息,明确关键“卡脖子”技术、防御性专利等重点专利布局方向,解决专利布局盲目、竞争力不够等问题。基于导航分析结果,企业得以规划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策略,开展高水平技术研发。到了成果产出与转化阶段,再按需与高校、科研机构实现技术互补,加快推动专利产业化落地,形成一批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专利成果。 在这一培育机制中,许多企业表示,“知识产权工作走到了研发的前端”。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部长刘时海形容,在技术门槛高、投资代价高的重资产行业碳纤维领域,“投入十几个亿不见水花”是常有的事。因此,在投资前,宏发纵横就以高价值专利项目为牵引,对碳纤维行业专利技术进行了充分的检索分析,引导技术人员规避风险,最终确定技术方向。 短短3年内,宏发纵横依据专利导航结果,在大丝束碳纤维成型技术等核心领域形成了专利布局,有效打破碳纤维生产设备的国外技术封锁,并形成了17个专利组合,实现产业关键技术自主可控。 在“政府搭台、政策引导”下,企业告别了“单打独斗”,取而代之的是产学研服的协同创新。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与河海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最终布局形成“新一代交流传动整车集成技术”等五大核心技术专利群,成功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系列内燃机车产品落地,今年已新增销售额7亿元。 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承担省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建设计划项目12项,市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建设计划项目6项,部分项目已通过验收,持续支撑我市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申报、产出高价值专利。今年,共有中创新航、天地自动化2家企业获得省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立项,立项数位列全省第一。 “希望这能形成示范效应,通过打造一个项目,引领一个行业,带动一个产业。最终落脚点是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和产业自主可控。”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丁青峰说。目前,我市正以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为抓手,加强市场监管与科技、工信等部门的协作,大力推进重点研发项目的专利导航工作,帮助企业理顺机制,持续产出高价值专利成果。截至6月底,我市拥有高价值专利1.4万余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6.85件,同比增长26.3%。 |
主办单位: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太湖东路105号
电话:0519-12315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