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监管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推介常州“质量筑基、标准引领”工作经验 |
发布日期:2025-07-28 |
7月24日,“中国市场监管新闻网”微信公众号发布《标准领航,常州书写质量硬核新答卷》稿,推介常州“质量筑基、标准引领”工作经验。 在长三角经济版图,常州锚定“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发展定位,将质量建设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脉络。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0813.6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位居苏南首位。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整车产量近80万辆,“中国新能源之都”产业名片持续擦亮。这一强劲的发展势能,离不开常州系统推进质量强市战略的坚实支撑。 质量引领,夯实产业根基 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将质量强市作为核心战略纳入“十四五”规划体系,建立市、区两级质量发展委员会协调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共治格局。政策激励体系精准发力:对获“中国质量奖”企业给予500万元奖励,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奖励100万元。近三年,常州累计培育300家重点企业争创质量奖项,成果丰硕: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3次、江苏省省长质量奖(含提名)22项,“江苏精品”认证总数达119个,质量信用AA级以上企业245家,数量均列全省第二。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质量标杆企业,承担国家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机械系统及部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其研发的“金属材料AI智能检测”技术入选市场监管总局“计量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十大优秀案例。 创新服务,打通质量末梢 创新是质量提升的核心引擎。常州首创“质量码”服务模式,归集计量、标准、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12项要素,建成1个中心、26个服务平台,实现质量服务“全时全域”覆盖。该模式自上线以来,累计服务企业超2.51万家次,破解技术难题6000余个,成为企业离不开的“数字帮手”。 常州还在全省率先建立“首席质量官之家”培养机制,将6000余名首席质量官、计量执行官嵌入企业生产全链条,推动质量管理从“制度要求”升华为“发展基因”。同时,聚焦动力电池、轨道交通、光伏三大优势产业链组建“质量创新联合体”,由链主企业牵头攻关27项关键技术难题,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 常州着力构建新能源“发储送用网”全生态链。全省首个市级虚拟电厂监测管理平台建成投运;全国首部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落地;全省近年单体投资最大外资项目——安塞乐米塔尔新能源软磁项目签约落户;理想汽车实现58个月达成百万辆产销里程碑,2024年交付50.05万辆,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首位;中创新航作为常州本土培育的锂电龙头企业,2024年全球装机量近40GWh,储能出货量超20GWh,均居全球前三。 天合光能更是常州质量与创新标杆的生动注脚。秉持“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使命,其“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35次刷新电池效率世界纪录,并主导制定我国首个氢能助力自行车标准,发明专利总量领跑行业。 目前,常州已建成3个国家级质检中心、3个省级质检中心,承担动力电池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国家试点。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超54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9.1%,全省第一。质量筑基、标准引领的发展模式,正为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提供核心支撑。(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 祝富 通讯员 刘星宇) |
主办单位: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太湖东路105号
电话:0519-12315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