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 政策信息 >> 内容
2020年度常州市电梯安全状况
发布日期:2021-04-15  来源:市场监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2020年度常州市电梯安全状况


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承载着市民群众每天上上下下的出行需求,其安全关系千家万户。为增进公众和社会各界对本市电梯安全状况的了解,增强广大乘客的安全乘梯意识,促进各相关方落实电梯安全责任,让全社会关心、关注和支持电梯安全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常州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特编制发布2020年度常州市电梯安全状况。

一、基本状况

(一)电梯数量及分布概况

截至2020年底,全市拥有各类电梯59654台,其中在用电梯56460台,包括乘客电梯43389台,载货电梯8560台,自动扶梯3194台,自动人行道350台,其它电梯967台。

图1  2020年全市各类在用电梯分布图

图2 全市近八年电梯数量图

2020年全市电梯总量净增4841台,较2019年同比增长8.83%。截止2020年底,我市在用电梯总量已超过5.6万台,其中使用年限在五年之内的有18122台;使用时间在五到十年间的有21778台;使用时间在十到十五年的有12975台;使用时间超过十五年的有3585台。

图3  2020年全市在用电梯按行政辖区分布图

全市所辖七个区域中,武进区和新北区的在用电梯数量较多,合计占全市电梯总数的约45%。新北区、武进区、金坛区、溧阳市在2020年新增办理使用登记的电梯数量较多,合计占全市新增总数的70.5%。

图4  2020年全市办理使用登记电梯按行政辖区分布图

(二)制造、安装、维保、使用单位概况

截至2020年底,本市共有持证电梯生产单位233家,其中制造单位3家,安装改造修理单位230家,电梯使用单位8989家。全市共有电梯持证修理作业人员82905人。

截至2020年底,本市电梯维护保养从业单位共有105家,按照单位归属地分:注册在本地的单位83家,异地驻常机构22家;按维保质量星级评定等级分:五星级9家,四星级9家,三星级26家,二星级32家,无星级电梯维保单位29家;按单位属性分:电梯制造企业或制造企业分公司20家,非制造企业或制造企业分公司85家。

(三)电梯安全状况

1、事故及困人故障情况

2020年度常州市未发生电梯领域的安全事故,但随着全市电梯保有量得逐年增加,尤其是老旧电梯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电梯安全形势将日益严峻,安全监管难度将越来越大。

2020年一季度,市市场监管局遴选志愿者组成疫情防控期间电梯志愿应急救援临时行动组,由市消防救援支队值班人员直接调度临时行动组成员单位专职救援人员实施困人救援;二季度,我市全面推行电梯无纸化维保工作,实现维保过程的可追溯管理;三季度,我市正式启动全国首创的“一维一保+风控服务”电梯“保险+服务”新机制;四季度,2020年度电梯维保单位星级评定和电梯制造、维保、检验检测质量监督抽查工作顺利完成。

常州市“119(96333)”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全年共接警4315起,累计处置困人故障3846起,另有非困人报修、误报或自行脱困469起,解困人员5609人次。各级救援单位中,一级响应救援的为3574起,二级响应为272起,三级调度为0起,平均救援完成时间为24.1分钟,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30分钟要求。

2、故障举报投诉情况

(1)困人故障处置分析

2020年全市电梯困人故障接警数量同比上升较大,一方面常州市电梯条例对轿厢内电梯应急救援标识张贴的规定,提升了使用单位对救援标识牌张贴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119(96333)”救援电话已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市民乘梯遇到异常情况会优先拨打救援电话进行求助。我市电梯困人故障发生次数较高的月份为每年的6至8月,该时段我市处于高温、梅雨季节,高温和雨水是导致电梯故障高发的最重要因素。11、12月受寒冷天气影响,也出现了电梯故障高发的情况。

图5  2020年月均电梯困人故障起数

2020年,全市住宅电梯困人故障数占全年困人故障总量的70.9%,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数量仍为最高,这与住宅电梯保有量大、使用频次高有直接关系。发生困人故障高峰时间段在上午6点至10点、下午4时至8时,该时间段为上、下班高峰及晚餐出行时间段,该时间段电梯使用频率高,因而电梯出现故障也较为集中。

从电梯的使用年限来看,全市电梯故障发生率与电梯使用年限基本成正相关关系,而电梯故障数量占比与电梯基础保有量也成正相关关系。投入使用五年内的乘客电梯平均困人率最低,为4.58%;使用十五年以上的电梯全年故障共计882次,占比22.93%,困人率最高,为32.51%。

从困人救援反馈的故障类别统计分析,2020年度电梯故障原因主要集中在门系统故障、控制系统故障及人为原因三个方面。从反馈信息来看,经常运动的门系统部件出现故障导致的电梯困人较多,占比高达31.57%,因此各维保单位应重点加强对门系统的维护保养,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也将继续严厉查处门锁短接等严重违规行为。控制系统及人为原因占比也较高,分别为24.73%和17.34%。此外,诸如高温潮湿、底坑渗水、意外停电、水管爆裂导致电梯进水等外部因素也会导致电梯发生停梯或严重故障。

(2)其他故障投诉处置分析

从12345、市市场监管局值班电话以及各辖市、区市场监管局反馈的投诉举报情况看,今年电梯投诉数量同比略有下降,但总量依然较高。

图6 近七年电梯相关投诉举报数

通过对调查分析发现,各类举报投诉集中在电梯发生困人、电梯故障多发、电梯检验合格标志过期或未张贴、加装刷卡系统(梯控)、应急救援标识牌缺失等方面,一方面是源于电梯使用单位(通常为物业服务企业)的安全管理不到位,例如对垃圾堵塞门地坎、电瓶车进电梯、装修材料搬运时撞击导致门变形、装修灰尘导致光幕不灵敏、机房和底坑环境恶劣等情况未能及时阻止并管理到位,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电梯维保单位的维保质量不高,“以修代保”、低质低价、偷工减料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同时,少数乘客的不文明乘梯行为,例如在电梯轿厢内蹦跳打闹、手推车上自动扶梯、用身体挡住电梯门等,也是造成电梯故障的重要原因。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收到举报投诉后,均能高度重视、认真处置,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消除安全隐患。

3、检验发现问题分析

2020年度,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常州分院在我市实施电梯定期检验48472台,同比增长7.0%;安装监检5430台,同比增长1.7%。出具电梯检验不合格意见书131份,涉及电梯438台;各辖市、区市场监管部门共收到电梯相关的重大隐患告知单208份,涉及电梯1268台。全年电梯检验不合格率为0.90℅。

检验不合格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制动器动作不灵活;制动时制动闸瓦与制动轮贴合不紧密,不均匀;制动轮工作面上有油污。

(2)驱动主机异响,曳引轮轮槽有不正常磨损;

(3)建筑物内的救援通道不通畅;

(4)层门和轿门运行时出现机械卡阻,层门应急导向装置不符合要求;

(5)轿门门锁装置失效;

(6)使用登记资料或安全技术档案缺失。

二、2020年主要工作

(一)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审查电梯《条例》贯彻实施情况。2020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全体领导及市政府分管领导一行,先后走访天宁区奥韵家园、钟楼区荷花池公寓,现场调研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和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实施情况,听取小区业主代表、社区负责人和相关监管部门关于电梯加装、更新改造的情况介绍。在江苏省低温绝热设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现场观摩了常州市电梯信息监管平台系统模块功能演示讲解,听取电梯应急救援、无纸化维保管理和电梯物联网等信息化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汇报,并召开了调研工作座谈会。调研组认为,常州电梯《条例》施行以来,立法宗旨和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对加强常州市电梯安全管理、防范电梯安全事故和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出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市政府各相关部门特别是市场监管部门,立足“共建、共治、共享”的基本立法思路,破解了一批事关电梯的民生难点问题,有效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二)开展电梯维保、制造、检验检测质量监督抽查。2020年市市场监管局委托第三方机构和专家组织开展以电梯维保质量为主、以制造质量、检验质量为辅的监督抽查工作。维保质量监督抽查主要内容包括电梯应急救援、电梯维保质量抽查、电梯安装维保资质许可条件及质保体系运转等方面。其中二季度抽查维保单位45家,抽查电梯131台,三季度、四季度抽查维保单位104家,抽查电梯510台,覆盖我市所有电梯维保从业单位,监督抽查的维保单位家次、电梯台数以及工作力度较往年显著增加,发现并督促整改的问题隐患也有所增加。四季度对3家电梯制造单位开展质保体系运转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对各辖市、区的42台电梯检验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对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的诸如短接安全开关及短接门锁等严重违反法规、规范的行为均移交当地监管部门予以严肃查处,对一般性问题出具整改意见书并督促限期整改反馈。

(三)组织维保人员技能考核促进能力提升。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电梯维保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市市场监管局结合星级评定工作,联合行业协会共同组织开展了全市电梯维保人员技能提升培训和考核活动。本年度的维保技能培训较往年增加了无纸化维保软件操作培训以及电梯制动器维保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内容,维保技能考核采用从每个维保单位报送的十名维保人员中随机抽取三名参加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困人救援规范性及电梯现场维保能力和故障排除能力。本次考核共计维保单位103家,考核维保人员309人,通过技能培训和考核,进一步提高了电梯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及安全意识,增强电梯维护保养工作的规范性及安全性。

(四)全面推行电梯无纸化维保工作。2020年,市市场监管局建设并完善常州市电梯无纸化维保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推进我市电梯无纸化维保工作。把采用电子签名或签章的电子维保记录作为与纸质维保记录同等效力的有效凭证,通过无纸化记录实现对维保单位的维保人员、电梯档案、维保计划、维保过程等信息化、规范化、可视化的管理,让电梯维保全面留痕、可溯源。截止2020年底,我市已有超过4.8万台电梯通过无纸化维保方式产生维保记录,覆盖85%以上的在用电梯,累计超过产生维保工单20万条。无纸化工单由维保人员通过扫码或现场确认的方式在线实时生成,将保养的内容、用时及发现并处置的问题推送给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确认,形成的工单在监管部门数据库终身存档,具有高度可溯源性和防篡改性,各级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实时查看、监督,通过筛选、分析能够更直观地发现维保作业中的存在问题,提升电梯安全监管的效能。

(五)全国首创电梯“一维一保+风控服务”安全综合责任险新机制。为了更好地发挥电梯责任保险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和事后矛盾化解的作用,通过推广电梯无纸化维保全覆盖推动电梯安全综合责任险全覆盖,通过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全覆盖促进电梯维护保养责任全落实,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国首创“一维一保+风控服务”的电梯“保险+服务”新机制,实现了“保险与维保质量相结合”、“保费与维保次数相结合”、“理赔服务与应急救援处置相结合”、“保险流程与无纸化维保平台相结合”、“保险服务与风险管控服务相结合”。全市超过100家电梯维保公司维保的4.8万台电梯在年底前全部实现了维保过程无纸化和可追溯管理以及安全责任险保障。市民通过扫描电梯轿厢内的电梯应急救援标识牌上的二维码,可以查询到该台电梯实时的保险信息、维保信息和检验信息。

三、2021年工作计划

(一)不断优化“一维一保+风控服务”创新机制。推动无纸化维保信息和电子保单存证信息在区块链上的存储与记录,运用加密技术提升信息上传的可靠性,实现相关记录信息的防篡改、可核查、可追溯,进一步优化维保责任落实、保险兜底保障和风险防控服务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常州模式。

(二)深入推进电梯“按需维保”改革试点。按照总局和省局文件精神,制定出台《常州市电梯“按需维保”实施办法》,明确和细化“按需维保”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充分调动电梯制造、维保和使用单位积极性,优先推动公众聚集场所、老旧住宅电梯加装远程监测装置并试点开展“按需维保”,率先实现“按需维保”工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三)持续完善常州市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按照省局“六个统一”部署要求,逐步完善各类电梯尤其是公众聚集场所使用电梯的应急救援标识牌张贴,完善应急处置数据归集统计,进一步提升电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水平和救援时效。

(四)创先推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办法制定。在省内率先制定《住宅电梯修理、改造、更新费用管理办法》,规范15年以上的住宅小区老旧电梯的修理、改造、更新工作程序及相关资金的筹集、交存、补助、使用、管理和监督,切实推进老旧住宅电梯安全评估,依据评估结论进一步推进住宅电梯修理、改造、更新工作,建立解决老旧电梯安全隐患的长效机制,减少电梯故障和防范电梯事故,保障市民群众乘梯安全和出行便利。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太湖东路105号   邮编:213022   网站地图
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0519-12315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仅处理门户网站纠错问题)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34  苏ICP备05003616号